膿窠瘡的癥狀是什么?膿窠瘡怎么治療?

膿窠瘡的癥狀是什么?膿窠瘡怎么治療?

膿窠瘡

  膿皰瘡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中醫稱“黃水瘡”、“膿窠瘡”。膿窠瘡是一種皮損部位較深在的化膿性皮膚病,愈合較慢,愈后留有瘢痕。本病西醫稱之為深膿皰瘡。

目錄

1.膿窠瘡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膿窠瘡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膿窠瘡有哪些典型癥狀
4.膿窠瘡應該如何預防
5.膿窠瘡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膿窠瘡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膿窠瘡的常規方法

1.膿窠瘡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主要是由于肺內感染灶中的病原菌直接侵襲胸膜或淋巴組織而引起。由肺炎發展而來的占最多數。在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基礎上引起的也不罕見。另外,如縱隔炎、膈下膿腫,以及胸部創傷,手術或穿刺等操作直接污染也有可能,敗血癥也可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膿胸占主要地位。鏈球菌或肺炎球菌肺炎并發膿胸,目前在中國已很少見。革蘭陰性桿菌混合菌種感染也可見到。

2.膿窠瘡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1、體溫升高: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癥狀,正常新生兒的肛溫為36、2~37、8℃,腋下溫度較肛溫稍低,在36~37℃,當新生兒腋溫超過37、2℃或肛溫超過37、8℃時稱發熱(fever)。腋溫37、5~38℃稱低熱,38、1~39℃稱中等度發熱,39、1~41℃稱高熱、41℃以上稱超高熱。新生兒對高熱耐受性差。當體溫超過40℃時間較長時,可產生驚厥及永久性腦損傷。

  2、副鼻竇炎:包括急性副鼻竇炎和慢性副鼻竇炎。鼻竇炎也稱做副鼻竇炎,據估計每年有14%的美國人和大約相同比例的中國人得過或輕或重的鼻竇炎,有1-2%的人因為鼻竇炎喪失嗅覺,鼻竇炎是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疾病。

3.膿窠瘡有哪些典型癥狀

  1、多見于兒童。

  2、皮疹好發于小腿,其次為大腿、臀部和腰部。皮疹初起為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水皰,迅即變為膿皰。皰壁較厚,不易潰破,膿皰周圍繞以紅暈。皮損繼續向外圍及深處發展,數日后結成暗褐色厚痂。痂皮脫落后,形成典型的1~2厘米直徑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膿性火山口狀潰瘍,繞以紅色硬實邊緣。一般經2~4周愈合,留有瘢痕。往往反復化膿結痂,有的可形成蠣殼樣厚痂。皮疹數目不等,常為數個至數十個。

  3、自覺灼熱疼痛,也可有癢感。

  4、一般無全身癥狀,較重者可伴有發熱、口渴、疲乏不適等全身癥狀。附近淋巴結常腫大。

  5、病程常可持續數周以上,積極治療可縮短病程。

4.膿窠瘡應該如何預防

  皰瘡是一種由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病。民間稱之為“黃水瘡”。本病可通過衣物、被褥、玩具等接觸傳染,因此我們預防可從:

  1、講究個人衛生,經常洗澡更衣,被褥勤洗勤換。

  2、慎食肥肉、魚蝦、海味等“發物”。

  3、飲食保健:選擇一些合適食物,例如:黃蝖、箭蝦等,均能清熱利濕解毒。

5.膿窠瘡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膿窠瘡的診斷除了依靠臨床表現外,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皮疹、皮損、尿常規、血常規、皮膚涂片、顯微鏡檢查、皮膚真菌鏡檢。

6.膿窠瘡病人的飲食宜忌

  膿窠瘡除了常規的治療外,飲食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忌煙酒忌辛辣。忌油膩忌煙酒。忌吃生冷食物。

7.西醫治療膿窠瘡的常規方法

  膿窠瘡的辨證論治(濕熱型):

  【證見】皮疹為膿皰、膿痂及膿性潰瘍,自覺灼熱疼痛,可伴有發熱,疲乏不適,口干渴等,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或弦滑。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

  1、主方五味消毒飲(吳謙等《醫宗金鑒》)合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方,錄自《古今醫方集成》)加減

  處方: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龍膽草、梔子、木通、黃芩、野菊花各9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若素體氣虛者或日久脾虛氣弱者,酌加黨參(或太子參)、生黃芪各15~18克、白術、茯苓各9克,并適當減少苦寒之品。

  2、中成藥

  (1)魚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

  (2)雙黃連注射液,每次2.4~3.0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3)清開靈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說明:如患兒年齡較小,上述各方藥的劑量宜酌情減少。